煤炭企業突圍殊途同歸
眼下,煤炭行業的形勢依然嚴峻。是通過限產來穩定市場,還是通過降價來保持市場份額,是每一個煤炭生產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都面臨的選擇方向。而在行業人士看來,新常態下,煤炭企業若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突圍,則要靠轉型,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。
眼下,煤炭行業的形勢依然嚴峻。是通過限產來穩定市場,還是通過降價來保持市場份額,是每一個煤炭生產企業乃至整個行業都面臨的選擇方向。而在行業人士看來,新常態下,煤炭企業若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突圍,則要靠轉型,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。
近日,河南煤礦安監局公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2月,省原煤產量為897.74萬噸,同比減少191.71萬噸,下降17.6%;環比減少238.57萬噸,下降21%。
而就今年前兩個月的數據來看,河南省原煤產量為2034.05萬噸,同比減少195.03萬噸,下降8.7%。其中,骨干煤礦企業原煤產量為1957.81萬噸,同比減少218.98萬噸,下降10.1%。地方煤礦原煤產量為76.24萬噸,同比增加23.95萬噸,上升45.8%。
如果將數據分解,也不難看出,河南幾大煤企從今年以來,產量都有所下降。
其中。河南能源集團生產原煤921.61萬噸,同比減少94.91萬噸,下降9.3%;平煤神馬集團生產原煤621.31萬噸,同比減少112.19萬噸,下降15.3%;鄭煤集團生產原煤270.08萬噸,同比減少12.02萬噸,下降4.3%;國投河南分公司生產原煤33.34萬噸,同比減少7.87萬噸,下降19.1%。河南省煤層氣公司生產原煤3.64萬噸,同比減少0.45萬噸,下降11.0%。而在幾大集團中,只有神火集團今年1、2兩個月的產量有所增加,其共生產原煤107.83萬噸,同比增加8.82萬噸,上升8.9%。
其實,煤炭行業供大于求的現狀,使得煤炭減產自去年以來,已經成為行業的風潮。
不久前,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,根據公報顯示,2014年全國原煤產量38.7億噸,同比下降2.5%,而消費量也下降2.9%。
據記者了解,自2000年開始,我國的煤炭產量一直在增長,其中,增量曾在2011年達到最高峰,全年增產2.85億噸。
而從2012年開始,增量開始減少。2012年當年,增量縮至1.3億噸,2013年降至0.3億噸。而2014年,則出現了減產。對此,煤炭行業專家李朝林告訴記者,一方面是節能減排的壓力,另一方面是國家能源結構的調整,煤炭的需求一直在放緩,供大于求已成為行業的現狀。
在政策層面,今年1月中旬,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印發了《重點地區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暫行辦法》,提出到2017年,京津冀魯4省市累計煤炭消費量減少8300萬噸。
而作為產煤大省,山西也提出2020年前原則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資源,除關小上大、減量置換外,不再審批建設新的煤礦項目,嚴格控制煤炭產能。
作為煤炭巨頭,今年1月,神華集團、中煤能源的煤炭產量也雙雙同比下降,中煤更是連續4個月環比下降。
而在市場層面,2014年電力、鋼鐵、建材三個“用煤大戶”的耗煤量分別同比下降了3.4%、1.4%和1.1%。此外,目前國內每年近3億噸的進口煤,進一步壓縮了國產煤的空間。
降價換市場
從2014年8月份以來,借著政策救市的東風,在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限產推價、力爭使動力煤價格回升20%的號召下,煤炭企業頻頻上調價格。
神華、中煤等大礦帶頭限產保價,國內煤價有所回升。但這一戰略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,去年10月、11月,神華連續兩次漲價15元/噸,而實際銷售卻并不樂觀。此兩個月,神華的煤炭銷量下降都在20%以上。
然而,就目前的行業大環境來看,面對需求不見起色的局面,拿價格換市場似乎又成為行業的主流。
據記者了解,秦皇島煤炭網上顯示的最新一期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每噸482元,這是該指數第十周連跌。
面對如此的市場行業,那些大巨頭也坐不住了,紛紛采取降價措施。而原本的價格聯盟也隨之消解。
今年2月份,包括神華、中煤在內的幾大煤企紛紛推出優惠政策。而3月份,神華、同煤、伊泰等大礦更是推出了優惠疊加包。
據記者了解,神華的優惠政策包括,3月份的完成量在16萬噸以上的客戶可享受2:1政策,即全船2/3量執行2月份優惠后的價格,1/3量執行再優惠29元/噸的價格。
而同煤集團則對當月完成量達50%的客戶,5500大卡、5000大卡煤種按490元/噸、420元/噸的價格結算;而完成量超過50%部分,5500大卡、5000大卡煤種可分別再享受25元/噸、15元/噸的優惠。
伊泰集團則直接執行5500大卡、5000大卡煤種基準價495元/噸、405元/噸,對于量大的客戶執行與神華同步的梯級優惠方案。
此外,陜西發往河南的動力煤價格也在節后出現下調,部分煤礦降幅在10-25元/噸。面對如此情況,河南部分煤企也開始出現降價的情況,目的正是為了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。
煤企突圍靠轉型
根據中國神華3月16日發布的主要生產運營數據公告顯示,2015年2月份中國神華商品煤產量為2050萬噸,同比下降19.9%;2月份煤炭銷售量為2970萬噸,同比降22.5%。另外,2015年前兩個月,神華煤炭進口量為零,與其2014年同期60萬噸的進口量相去甚遠。
可以說,在目前市場需求疲軟的情況下,神華減產并大幅削減進口煤業務,正是為了緩解國內煤炭市場的供應壓力。而另一方面,降價以及一系列優惠政策的退出,也是在保證市場份額。
由此不難看出,不少煤企都在通過減產、降價的方式紓困。
就目前來看,煤炭企業的經營狀況并不很樂觀。根據河南三家煤炭上市企業發布的業績預告顯示,大有能源預計2014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,將減少90%以上。而神火股份則表示,受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放緩、產業結構調整、行業產能過剩等多重因素影響,公司主營產品煤炭市場需求減少,價格大幅下降,煤炭業務凈利潤由上年同期盈利6.93億元減少到2.04億元。平煤股份2014年凈利潤同比下降也將達到80%。
對此,李朝林表示,煤炭行業的黃金期早已一去不返,今后將步入一個新常態。
而在行業人士的眼中,需求增速放緩期、過剩產能與庫存消化期、環境制約增強期和轉方式調結構攻堅都是新常態的表現。
對于轉型,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之前曾提出,面對經濟新常態、適應能源革命的新要求,煤炭行業必須堅持推進轉型,比如推進煤炭科技創新發展,促進行業由勞動密集型向兩化(信息化和工業化)融合、人才技術密集型轉變;促進行業發展由生產、銷售原煤向銷售商品煤、潔凈煤轉變;推進現代煤化工產業化發展,促進煤炭產品由燃料向原料與燃料并重轉變等。
此外,一位行業人士告訴記者,目前國內一些大型煤炭集團早就開始以煤為基礎,加大在電力、鐵路、港口、航運、煤制油與煤化一體化發展的布局,都是值得借鑒的經驗。